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18.神变成人就这样变得显而易见。这是圣言存在的最首要和最重要的目的。因为没有人能信神并爱祂,除非他能以某种形式理解祂。因此,那些承认一位不可见,因而无法理解的神之人在思维上会滑入自然界,视自然为神,进而根本不信神。所以,主乐意出生在这个星球,并通过圣言显明这一事实,以便它不仅在这个星球为人所知,而且还由此显明给来自其它星球的灵人和天使,同样显明给来自我们地球的外邦人或异教徒。在来世,外邦人或异教徒被天使教导,那些照自己的宗教信仰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会接受信之真理,并承认主(AC 2049, 2595, 2598, 2600-2601, 2603, 2861 [原文2661], 2863, 3263)。
内义
337.由于本章论述的主题是上古教会的堕落,或其教义的歪曲,以及随之而来的以该隐及其后代的名字来描述的异端邪说和教派,所以必须认识到,没有人能明白教义是如何被歪曲的,也就是说,明白该教会的异端邪说和教派是何性质,除非他正确认识到真正的教会是何性质。从真教会的性质能知道这些异端邪说和教派的性质。前面(162:1, 200节)已经广泛论述了上古教会,并说明,该教会是属天人,只承认源于对主和对邻之爱的信(32:2, 202, 281节)。他们通过这爱从主获得信,也就是获得对属于信的一切事物的感知(104, 125节)。因此,他们甚至不愿提及信,唯恐把它与爱分离,如前所示(200-203节)。
这就是属天人的性质,这种性质通过诗篇中的代表来描述,在那里,主被称作“王”,属天人被称作“王的儿子”:
求你将你的公平赐给王,将你的公义赐给王的儿子。大山小山必因公义为百姓带来平安。太阳还存,代代要在月亮面前畏惧你。在他们的日子,义人要发旺,大有平安,直到月亮不在。(诗篇72:1, 3, 5, 7)
“太阳”表示爱;“月亮”表示信;“大山”和“小山”表示上古教会;“代代”表示大洪水之后的诸教会;经上之所以说“直到月亮不在”,是因为那时,信必成为爱。也可参看以赛亚书(30:26)。
这就是上古教会的性质,这就是它的教义的性质。而如今的情形却大不相同,因为现在信优先于仁。但主依然通过信植入仁,这时仁就成了首要事物。由此可知,在上古时代,当人们表白信,从而将它与爱分离时,教义就被歪曲了。那时,凡以这种方式歪曲教义,或将信与爱分离,或唯独表白信的人,都被称为“该隐”;这种事在上古之人看来,是极其可耻的。
2492.在来世,有时这两种记忆的性质会以只有在那里才能看见的形式从视觉上呈现出来。在来世,许多事物以对世人来说只落入思维或观念的可见形像呈现出来。外部记忆以这种方式呈现为老茧,而内部记忆则呈现为诸如在人类大脑中的那种髓质。从这种情况就能知道这两种记忆是何性质。对那些活在肉身时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记忆上,因此没有培育自己的理性之人来说,这个老茧看上去很硬,里面有很深的裂纹。对那些以虚假充满记忆的人来说,它似乎覆盖着毛发,因为它包含一堆杂乱无章的观念。对那些为了爱自己、爱世界而培养记忆的人来说,它看上去粘连而硬化。
对那些想利用事实知识或科学的东西,尤其利用哲学窥探神性奥秘,并且拒不相信任何东西,直到被这种知识说服的人来说,这老茧看上去非常黑暗。这种黑暗具有这种性质,它吸收光线,并把它们转变为黑暗。对那些欺骗和假冒为善的人来说,它看似由骨头和反射光线的乌木制成。但对那些处于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人来说,这种老茧不会出现,因为他们的内部记忆会把光线传到外部记忆。光线在里面把外部记忆的对象或观念当作自己的根基或土壤而安歇于其中,并在那里找到容纳它们的最舒适的器皿。因为外部记忆是秩序的最后极限或末尾,当它的内容是良善和真理时,属灵和属天事物就轻柔地安歇于其中,并在那里定居。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